首页 > 九寨沟旅游 > 旅游攻略 > 和野生动物捉迷藏
和野生动物捉迷藏
https://www.lvyouwang.org 添加时间:2011-11-17 00:37:56 来源:九寨沟旅游网 点击次数:
    在我这一次准备去唐家河之前,我对这个地方了解不多,只知道是四川省的一个大熊猫保护区。临行前一天在网上查资料,才知道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资料说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若干种种……我的兴趣一下子被提得老高。资料上又说,这里的大熊猫种群密度据说比著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还高,游客在这里随时有可能和野生大熊猫正面遭遇。卧龙我去过不知道多少回了,除了人工驯养的,连半野生的都没看见过。看来是一定要去了。

    从成都出发到唐家河开车要走差不多一整天。我们的“坐骑”是一辆新出厂的北京“战旗”吉普,开车的“板哥”是个超级“旅游疯子”,正在筹划明年开这辆车去环游世界。同行的还有退休的老记者、摄影家等等。一路把由现代到原始的高速公路、公路、石子路、土路一一体会了个遍,下午五点过,我们终于置身在唐家河这片深秋的茂林里面了。

    其时天色已经擦黑,在进山的路上我瞪大了眼睛也没能看见一头野生动物。晚餐承蒙主人热情款待,品尝了此地特产的蜂蜜酒(就是青川“烧刀子”白酒兑唐家河野生蜂蜜),甜甜的蜂蜜味道掩盖了酒本身的浓度,结果不盛酒力的我迅速被“放倒”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醒来,天已大亮。来到户外,只见半山云雾升腾,山顶已经隐隐有了一层白冠,也不知是霜是雪。山中的树木已经到了今年“最后辉煌”的时节,眼见满山层次各异的黄叶红叶就会被无情的秋风吹落殆尽。

    早饭又是颇有特色的野生蜂蜜蘸馒头。饭后我们开始了这一天的考察。保护区管理局派给我们的向导是他们分管生态旅游的李科长。有这样的专家带路,真是愉快。

    进山的小路是沿着一条小河向前蜿蜒前进的,这条路原来居然是一条伐木公路。所幸伐木场早在1978年保护区成立的时候就已经撤消了。现在公路两旁满山的树木居然是劫后这20多年来新长出的次生林。公路原先可以一直通车到保护区深处与甘肃交界的地方,伐木场撤消后路也渐渐废弃。到后来又被洪水冲毁了一段,现在从管理局进去仅有8公里可以过人,车已经开不进去了。

    一路上我尽一切可能仔细寻找野生动物的印迹。想象着可以突然在对面的河滩上看见一只正在喝水的大熊猫,或者在半山上发现一头扭角羚。李科长说他们这里的扭角羚根本不怕人,保护区到最近的集镇还有22公里,派去采购生活物资的汽车常常被一群或者一头扭角羚拦在半路。扭角羚可以在汽车前面悠闲地吃草,就是不把让路让开。还有一段时间,扭角羚经常跑到管理局办公楼前面的草坪上来吃草,或者到他们的灯光球场上凑热闹“赖着不走”。

    听李科长这么一说,我更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可是除了在地上发现一些很新鲜的动物粪便之外,别无所获。同行的老申和老钟运气都比我好,各捡到豪猪刺一根,两位年过五十的老大哥居然高兴得跟孩子一样。

    走着走着,李科长突然停下来,说是听见了猴子的动静。我们都屏住了呼吸细心听,突然又听见几声“吱吱”的叫声,我小声说:“听见了,听见了……”可是李科长说那是鸟叫,他刚才听见的是猴子在树间活动的声音。唉,这可就是专家级的功底了,不服不行。

    迎面走来两位巡山的工作人员(对了,唐家河是目前四川省的自然保护区中惟一把所有居民全部迁走了的,整个2万公顷范围内仅有三四十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在前面不远刚刚遇到过两头扭角羚,说不定现在还在那里。听他们这么一说我们又来了劲,加快步伐往前赶,可是一路走去,仍然不见踪影。

    时近中午,静静的山林里只有我们几个人慢慢地走着。没有遇到想象中野生动物,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失望。李科长安慰我们说前面有个废弃的苗圃,那里有个水塘里渗出的水含有盐分,一到下午成群的扭角羚都会到那里去喝水,遇到它们的机会很大。

    到了李科长说的那个地方已经是中午,水塘边果然有很多蹄印。草地上满是粪便,看来这里真的是扭角羚“赶集”的地方了。李科长指着旁边一栋废弃的两层砖房说,有一次他陪一位上级领导来视察,推开其中的一扇门,猛然发现里面站着两头扭角羚。可是这样的运气我们也没有。

    我们虽然没有看见扭角羚,但也不是全无收获。老钟他们发现了几棵也不知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梨树,枝头挂满了半个拳头般大小的梨儿。大家捡起地上树枝轻轻一打,树上熟透的梨儿纷纷往下掉。捡起一个试着啃了一小口,居然纯甜!有识货的认得这是青川一带的特产“算盘梨”,个头只能长到这么大,但是口味极佳。于是大家敞开了一顿海吃。

    中午在河边上露餐一顿,休息的时候又和李科长聊了很多关于唐家河的情况。这里居然还有许多三国遗迹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比方说当年邓艾入川偷袭江油关所走的阴平道遗址就在我们进保护区的路上,而保护区与甘肃交界的摩天岭就是邓艾他们“裹毡而下”的地方……

    此外,最有趣的是,李科长说,岷山山系(唐家河属于岷山山脉)的大熊猫和邛崃山系(卧龙就是位于邛崃山脉)的大熊猫在体型上有明显的差异。岷山山系的大熊猫脸型比较狭长,而邛崃山脉的大熊猫基本上是圆脸。这倒是第一次听说。

    下午继续前进,公路已经没有了,一条小路时而下到河边,时而上到山上,仍然一无收获。偶尔天空飞过一只大鸟或者小鸟,还没等我看清楚就已经飞入林中不见了。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李科长建议我们返回了,因为沿着河谷前进,海拔就在一千四五百米没有大的变化,也就没有多大的机会发现野生动物,因为每种动物的海拔分布在每个季节都是相对固定的,比方说金丝猴现在一般就只会在海拔两千米的地方活动,要到明年一月才会下到海拔低的地方活动

    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个地方有许多新鲜的泥土,李科长说是野猪干的。可是我记得来的时候并没有,看来这家伙也就是在这一个钟头的时间里下来作了一次案,然后又迅速逃掉了。“漂亮的时间差”,也许这头野猪会对自己这样说。

(发布于:九寨沟旅游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下篇: 遇到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