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九寨沟旅游 > 旅游攻略 > 四川游记
四川游记
https://www.lvyouwang.org 添加时间:2011-11-16 23:44:02 来源:九寨沟旅游网 点击次数:
    7.1.

    到达成都双流机场是五点半了,天空却亮堂的仿佛晴朗的午后。穿梭于高架桥下的时候,我开始观察这个时差一个多小时的城市。司机告诉我们这里的天要到八点多才黑。这么说着,肚子倒不觉着饿了。一直联系不上vivian,看来事先的安排还是没有做好。车开在环路上,不仅有重回北京的感觉。方正规矩的楼房,市中心广场的毛主席雕像。。。又是一个大南京很多的城市,处处炫耀着他的阔气。没有陌生感,没有盛气凌人的压迫感,只是又一番不同的景致而已。

    四川话是琅琅上口的那种,让人忍不住要去模仿。话里有那么一点霸气,带着悠扬的拖腔。

    四川的姑娘属于小巧玲珑的那一型,有着精致的眼眉。四川人的嗓门与其身高是不成比例的,春熙路上店员的吆喝声嘹亮且极富穿透力

    7.2.

    第一天的行程是游乐山。

    同行的人中有一对学生情侣,听口音像是北方人。女孩是那种典型的贤淑安心的小女人,不着脂粉,不多话,有着那种甜细,不张扬的声音,周身没有一件多余的物件;拉着男孩的手,帮男孩夹菜,没有再多的动作。相较平日里所见的那些恋人,朴素了不知多少。

    飞机飞抵四川境内上空的时候,便可明显地看见中国西南特有的红土,那种饱经风霜的砂红。沿着乐山大佛身侧的九曲石阶攀爬的时候又见这红土,因久年的风化侵蚀而尽显着斑驳。

    站在佛脚下的时候无法不去惊叹那巧夺天工般磅礴的气魄,在这般压倒群雄的壮观下,渺小的我也只能俯首称臣。此时手中的数码相机,DV都已经失去了效用,眼睛才是最完美的广角镜头,因为它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空洞的影像而已。

    下山时途经路边的一个名为碑林的茶馆,一队人便坐下来休憩,听导游闲谈佛法的玄机。品茶的当会儿,我独自跑下茶楼欣赏曲廊里林列的石碑,装模作样的阅读着碑上书刻的难以辨认的草书和行楷,饶有一番意趣。

    川菜是出了名的美食,怪不得四川人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约摸七八点时天色还明亮,饥肠辘辘的我们便散步于峨嵋街头四处觅食。挑中一家老字号易记肥肠店,坐在路边就着暮色点上几碟小菜倒也过一回蜀人逍遥的闲散生活。口水鸡,东坡肉,肥肠汤,虽为小食,却也是极端的鲜美,配上一钵甜爽的银耳枸杞汤,直叫人赞不绝口。因生活水准的差异,四川的饮食堪称价廉物美,即使口味不佳也不必惋惜腰包里的钞票,全当是品味另一番风味。

    7.3.

    峨眉秀。

    看过了国内不少的名山,本以为不会再被感动。我对峨嵋的了解也仅限于金庸笔下的峨嵋派女侠和峨嵋的猴。无论是乘缆车还是游车都无法打开通往山林深处的大门。只有置身林间,满眼望不尽的郁郁葱葱,流水淙淙。踏着清溪上的鹅卵,叹自然的气魄,言语的苍白。峨嵋并没有奇山怪石,飞岩峭壁,不需要随着导游的解说将目光聚焦在某处景观,猜度它与平常之物的相似。而峨嵋并没有带给人们太多奇异的幻想,他只是那样静默的向外来的寻访者们呈现着他的清秀和俊丽。

    有山的地方便有寺庙。一路上便可见年迈的乡野老妇驮着行囊成群结队的进山烧香拜佛,步伐甚是矫健。中国的佛教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在中原百姓虽谈不上深入人心,却以建筑艺术的形式将其历史渊源封存在这些零散于各地的千年古刹中。小的时候游山玩水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觉着这些破旧的寺庙印证着腐朽和迷信,并不曾读懂那一橼一梁间蕴藏的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基奠。在凝视着窗棂上繁复的雕花的时候我不禁去想:要是没有宗教,世界上何以有这些震慑人心的建筑,甚至是一切艺术?僧侣们将寺院建在深山里求得是个清静。日益兴旺的旅游业将商机和经济利益带进了清幽的佛门重地,假借信佛的灵验骗取游人钱财的例子我也经历过不少,四大皆空,清心寡欲早已是空谈,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纵容商业化的飓风肆意的侵袭每一块曾经圣洁的土地。再是得道的高僧也认识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头像,也离不开隐形眼镜和手机短信。若是连身入空门的和尚也身不由己的眷恋尘世,我们还信奉者虚设的教义,延续神台上的香火做什么?

    半山腰上的万年寺里有一座无梁殿,建造原理类似南京灵谷寺的那座,外形却相差甚远。钟山的无梁殿是那种铅华褪尽的尘土色,完好的保存着初建时的模样,殿内沉默而低调的陈列着民国大事件的图文和蜡像。眼前的这座伟岸的泰姬陵式的宫殿却显的了趾高气扬了许多。耀眼的金黄象征着王族的富绰。这间圣寿万年寺也正是乾隆皇帝筹资修葺的。殿内供奉的是普贤菩萨,颇有雍容华贵之态,其头戴皇冠尤其精美绝伦。这座貌非无梁的无梁殿倒成了菩萨的华盖。

    庙宇的后院有一荷花池,众人围观,甚似热闹。塘中兀见几只幼龟伏于碎石上,虽姿态甚是可爱,却并无非同寻常之处。走进一看,却见几个孩童聚于池塘的一角冲着草丛间频频拍手。稍过片刻,片听见低处传来回音,分明是三声蛙鸣,却宛若拨弦,竟成曲调。我也伸手击掌,试图唤醒沉睡的青蛙,却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蛙,换来同样的三声蛙曲。后来听导游说,这是当地著名的弹琴蛙。虽只会重复着单调的一曲,还是为它赢来了美名。

    下行去猴岛的途中经过几个小吃摊,我和爸爸又忍不住停下脚步,买上一碗凉粉豆花,再捎上两串摊主自家灌制的香肠。豆花在四川的小吃里是很出名的,看上去颇似豆腐脑,皆是破碎了的豆腐。心想四川菜肴必有辣,便想当然的从附送的辣酱碟里挑出一勺蜡油浇到碗里。身旁得导游笑说我颠倒了吃法,应用筷子夹出豆花蘸辣酱吃才是。再次送入嘴中时确实味美了许多,四川人果然是地道的吃家。

    峨嵋野猴的凶残闻名遐迩,进入猴岛前导游也一再传授防猴的招数。真正跋山涉水进到猴区里却大跌眼镜,猴子个个体态丰硕,腰圆膀粗,一双通红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游人的手心,我那一袋可怜的食物早已被守门的猴王强行讨走。这些为数不多的猴已是脱离了自然的生长状态的家猴,丧失了野性和灵性。爸爸说他二十年前来峨嵋的时候曾遭遇一群未经驯养的野猴,害怕得不敢前行。再看今天这峨嵋猴,按东北人的话说,喂得跟小猪似的。不过与小猴握手时确是挺抓心的。

(发布于:九寨沟旅游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下篇: 蒲江游记